一、指导思想
“扎实校本教研,提高教学质量”是校本教研总的指导思想。我校从实际出发,以新课程改革为导向,以教师研究为主体,以课堂为主阵地,以课改中教师面临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,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教育教学研究,不断总结和提升我校的教学经验,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,形成民主、开放、高效的教研机制,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地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。
二、实施原则
1.针对性原则
针对我校在课改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探讨研究,有的放矢地解决我校课改中的疑虑和困惑。
2.实效性原则
以“问题”为中心,教科研组提出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,作为学校主课题。各学科组再根据本学科的实际确立子课题,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,在教学实践中逐步解决。
3.实践性原则
遵循认识-实践-再认识-再实践的原则,注重教师的反复实践,使校本教研置于教学情境中,以教师发展为本,以学生发展为本,促进学校、教师、学生的全面发展。
三、校本教研形式
以自我反思、同伴互助、专业引领为主要活动形式。
自我反思。教师对自己行为进行思考、审视、分析。教师根据学校校本教研计划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、提出问题、制定对策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一节研究课,写一篇教学案例和论文,教学后在教案中必有教学反思。
同伴互助。以学科组和备课组为互动载体,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。利用每月和每周的学科组和备课组的活动中将问题提出,大家共同研究,畅所欲言,以促使老师们互相学习,共同提高。
专业引领。一方面学校聘请专家和区教研室教研员到学校讲座,请学科首席教师进行专业指导。另一方面提倡教师将有价值的新理念和新经验引进学校,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。
四、实施方法
建立四级校本教研制度。第一级:校长、校教科研室;第二级:学科组长;第三级:备课组长;第四级:教师。
一级:校长、校教科研室职责
1.在校长的带领下,全面制定我校的校本教研计划。发动全体教师从本校实际出发,学习教研理论,加强对实践成果的经验总结,报送科研成果。
2.指导学科组开展校本教研并参加学科组的教研活动。每学期进行一次讲座。校长每月深入课堂听课10节,教研室人员每月听课20节。
3.制定学校的培训方案,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培训,做好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。
4.根据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学校的教科研课题,并逐级落实。
5.负责全校的教研流程管理工作,加强对教师的教研指导和管理,组织校、区、市、国家级课题的论证、申报工作,选编学校的教科研论文集。
6.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,整合教研室、教务处等机构的教研力量,形成教学、科研、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。
二级:学科组长职责
1.制定学科组计划,实现教学各环节的科学化、规范化、制度化。
2.大力抓好本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,认真钻研课程标准,熟悉本学科各年级教材,探索新课程下的教法和学法。
3.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,根据教学实际围绕学校教科研课题确定教研组、备课组和个人本学期的研究课题。
4.带头作学科引领课,并组织本组研究课、公开课,并对观摩课进行点评。
5.注意积累和总结经验,将教学一线的课改经验和教训写成书面材料,每学期末向教科研室和教务处提交论文和报告。
6.培养青年教师,学科组长每月必须保证听青年教师课,听课后要给予评课和指导。配合办公室做好青年教师“八个一”竞赛活动。
三级:备课组长职责
1.在学科组的领导下,负责本学科的备课和教学研究工作,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,完成中、高考的各项任务指标。
2.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,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教材编写的主题和结构,对新教材有宏观的了解。
3.组织本组教师在个人备课的同时进行集体备课,每周集体备课一次。
4.依据教学实际和课改的要求,制定本组的研究课题,上报到学科组。
5.要求教师听同头课,开展备课组的观摩课,每月将听课记录交到教务处。
6.做好学科的复习、出题、考试、评卷、成绩统计的工作,向教务处提供准确的成绩和试卷分析。
四级:教师职责
1.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,教师必须主动、认真地进行教研活动,完成学校、学科组和备课组交给自己的任务。
2.自觉学习新课程的有关理论,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,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。了解掌握新课程的内容和要求,学期末进行笔试。
3.认真学习所教学科的新课程标准,在通读学科教材、明确教材编写的主题和结构的基础上再备课。
4.要坚持做到“六个一”。即每学期读一本新课程理论书;确定一个教学研究课题;上好一节教学公开课;完成一份优秀教案;写一篇课堂叙事案例;撰写一篇教研论文。
5.开学初依据课改中面临的教学问题,拟出个人研究课题,并在实践中进行研究,定期写出阶段性报告,学期末上交研究总结。
6.依据学校成绩跟踪方案,提高教学质量,完成中、高考教学任务。
五、其它措施
1.开发校本教材。初中开设1-2科校本课程,高中开设拓展课,由任课教师编写教材,教务处组织实施。
2.组织好初中和高中的综合实践课,保证学生安全,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。
3.开好初、高中的研究性的学习课程,每学期要有开题报告、实施方案、阶段性成果、结题报告。
4.高中开设学习策略的研究,针对学生学习问题进行讲座。
总之,新一轮的基础教学课程改革,对校本教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我们要在新课程的理念下,真正使校本教研成为研究我校实际的教研。